河南植尚律师事务所

20年经验老律师创办 前30名免费咨询

法律资讯 分类

临期食品挑选有门道,消费需理性

发表时间:2021-09-26

临期食品挑选有门道,消费需理性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宵鹏

某畅销品牌速溶奶茶一杯70克,0.9元;某知名品牌火锅底料一包150克,3.99元;缤纷水果麦片一袋400克,10.9元……在一些网店中,不少食品被卖出“白菜价”。这并非是因为相关食品系假冒伪劣或存在质量问题,而是它们都属于“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即临近保质期的食品,仍在保质期内。由于临期食品一般仍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且价格上折扣较大,受到诸多年轻人的青睐。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以下简称临期食品研究报告)显示,超过四成受访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并向身边的人推荐临期食品。

由于临期食品还处于保质期内,所以其销售和食用不受影响。但是,不同种类的食品劣变的情况不同,消费者要注意甄别、理性消费,切莫贪图便宜而盲目购买、大量囤货。

临期食品性价比高广受欢迎

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刘阿姨习惯到家附近的大型超市购物,在购买酸奶上,她有个“省钱妙招”,即购买打折促销的临期食品。

“快到保质期的时候,好多酸奶都会降价促销,要么折扣特别大,要么‘买一赠一’与正价食品捆绑销售。”刘阿姨对《法治日报》记者说,超市里贮存酸奶都是在专门区域,有温度条件要求,食品安全上能够有保障,并且刚出厂的酸奶和临期的味道其实都一样,感觉这样买性价比很高。

其实,不仅是酸奶,从散装食品到带包装的食品,很多商超都有“临期食品打折降价”的销售习惯或者专门货柜,促销力度往往动人心弦。

对于临期促销的酸奶,刘阿姨是遇到才会购买。而家住河北省邢台市的张玮(化名)已经养成了定期购买囤积临期食品的习惯。

张玮告诉记者,由于从事文字方面为主的自由职业,他一般在家办公,喜好吃零食的他越忙嘴越闲不住。之前都是在超市购买各种零食,一次网购时发现了几家专卖临期食品的店铺,临期食品逐渐成为他的“新宠”。

“仿佛是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向我打开,正规的临期食品安全可靠,能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何乐而不为?”张玮说,他已经把几家经常光顾的店铺推荐给了不少朋友。

临期食品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年龄为26岁至35岁的占比47.8%,2020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的三大渠道是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和社区生鲜连锁店,除此之外,线上和线下的临期食品垂直售卖平台也是消费者选择的对象。

记者梳理发现,在多个电商平台,都有不少带有“裸价”“折扣”字样的专门经营临期食品的网店,还有专门销售临期食品的App和微信小程序。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也有与临期食品相关的群组,数以万计的成员分享购物心得。

这些年轻人对临期食品的消费热情,不仅使线上销售更加多元,而且催生了线下临期食品市场,目前已经出现多家专门经营临期食品的线下社区连锁品牌。

提升购买临期食品安全意识

临期食品能否放心买、安心吃?答案是肯定的,但又不能一概而论。

2011年,原卫生部对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作出定义,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简单来说,只要是在其应有的贮存条件下,临期食品仍在保质期内,是完全可以销售和食用的。2012年1月27日,原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至于临期食品的“临保期”,当然并不是“一刀切”,要根据食品的保质期,再参考行业惯例进行界定。目前我国没有针对临期食品的期限作严格界定,所以不同省市规定的临期时间也稍有不同。

按照相关参考性时间,保质期在一年(含)以上的,临保期为45天;保质期在半年(含)以上不足一年的,临保期为30天;保质期在90天(含)以上不足半年的,临保期为20天;保质期在30天(含)以上不足90天的,临保期为10天;保质期在10天(含)以上不足30天的,临保期为2天;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临保期为1天。食品经营者可与供货商自行商议食品临保期,但不得低于上述期限。

消费者要提升购买临期食品的安全意识,既要明确食品的临保期时间,也要注意食品的贮存条件等问题。例如需要冷冻或冷藏保存的食品,如果贮存条件不达标,很可能会提前过期或变质;有的食品贮存条件对湿度、感光要求较高,如果不满足相关条件,食品的气味、口感、营养成分就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坚果类食物。

此外,不同种类的食品劣变的速度也不同,水分含量高的食品如果在运输或贮存过程出现问题,容易滋生微生物,如糕点、饮料等。相对来说,水分含量低的食品不容易滋生微生物或滋生速度较慢,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注意理性消费加强行业监管

据临期食品研究报告统计,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300亿元,临期食品市场潜力巨大。

今年4月,我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实施,其中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从避免食品浪费的角度来看,临期食品的流行,表明大众的消费观念得到更新和升级,对于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的确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前不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邀请食品安全权威专家,制作了科普短视频《临期食品,可以买吗》,向消费者介绍和解读临期食品安全知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关专家提醒,临期食品虽然可以放心购买和食用,但应按需购买,不要囤积,以免过期变质造成浪费,购买的临期食品要在保质期内尽快吃完,注意“在家过期也是过期”。

刘阿姨夫妇与儿子一家一起生活,家中人口较多,购买的食品通常很快就能食用完。尽管如此,有时买临期食品多了也难免“中招”。“有回儿子一家三口不在家,买的酸奶喝不完,过期只能扔了,太可惜了,买临期食品还得多考虑。”刘阿姨说。

张玮也在长期购买临期食品中总结出经验。“网上销售的临期食品,大部分本身也不是市面上的热门品牌,少数大牌产品也是比较冷门的口味,线下折扣食品店也差不多。尤其形形色色的进口临期食品,普通消费者更是难以甄别。”张玮说,临期食品虽然价格低廉,但也要保持谨慎和理性,不要让买实惠变成交“智商税”。

作为一种特殊食品,临期食品一来品质参差不齐,存在质量安全隐患,二来往往经历多重流通环节,并且由于销售环节可能存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和消费纠纷。加之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临期食品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法律法规,相关监管部门要对临期食品进行针对性监管,保障临期食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从最初小规模店铺低价促销,到出现线下直营店,再到进入电商平台开始流行,临期食品行业的受关注度正在不断提高。保障临期食品不成为“问题食品”,让这一行业走向规范化、规模化,加强市场监管势在必行


相关资讯 400-766-7288
24小时律师免费咨询热线 400-766-7288
张晓飞

张晓飞

擅长领域:民事、商事、婚姻家庭、合同纠纷法律业务

王刚律师

王刚律师

河南植尚律师事务所主要合伙人,律所创始人 / 律所主任 / 党支部书记

赵伟丽律师

赵伟丽律师

擅长领域:交通事故、民商事争端解决,企业(公司)合法合规管理

李莹莹

李莹莹

擅长领域:知识产权纠纷、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纠纷处理

王戈

王戈

擅长领域: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合同纠纷、民事赔偿领域

耿新珂

耿新珂

擅长领域:离婚纠纷、家暴、遗产继承、民事纠纷案件处理

李耀鹏

李耀鹏

擅长领域:医疗事故、劳务索赔、经济纠纷、婚姻家庭、法律顾问

王宁

王宁

擅长领域:婚姻家庭、继承、收养、合同纠纷、民商事法律业务

侯文钰

侯文钰

擅长领域:交通事故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医疗事故处理、婚姻家庭事务

杨新平

杨新平

擅长领域: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侵权责任、追偿权、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吕彦蓉律师

吕彦蓉律师

常年从事法律服务,擅长领域: 劳动工伤 债权债务 合同纠纷 融资借款 经济纠纷 

蔡昊律师

蔡昊律师

河南植尚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擅长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

马建村律师

马建村律师

河南植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擅长刑事辩护 / 行政诉讼 / 建设施工合同纠纷 / 交通事故等民商事案件

杨小根律师

杨小根律师

专业领域:刑事诉讼、大额经济纠纷、行政诉讼等

张景航律师

张景航律师

专业领域: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合同纠纷、物权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

邵鹏飞律师

邵鹏飞律师

简介: 执业期间办理过大量合同纠纷案件、交通事故纠纷、侵权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物权纠纷案件,也代理过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在大量的出庭应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诉讼办案经验。在非诉方面,为他人提供过法律咨询、对合同进行审查起草、写律师函等法律文书的处理经验等。 执业理念:坚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张玉柱律师

张玉柱律师

在律师执业生涯中擅长领域:刑事辩护、民商事合同争端解决、交通事故纠纷、房产、经济纠纷处理。

更多律师 更多律师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返回首页 律师团队律师团队 电话咨询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