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植尚律师事务所

20年经验老律师创办 前30名免费咨询

法律常识 分类

刑法中“可以”的三重含义

发表时间:2021-03-16

同一刑法用语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在刑法适用时应作不同解释。作为刑法用语,“可以”自身语义的模糊性,直接制约刑法规范的准确理解和正确适用。笔者基于刑法解释学的立场和方法,探究刑法用语“可以”的规范含义,对于准确理解相关刑法规范、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第一,基于规范目的,将“可以”解释为“一般应当”。首先,原则上将“可以”解释为“一般应当”。在规范逻辑上,“可以做某事”与“可以不做某事”之间是下反对关系,两者能够同时成立;但是,法律规范蕴含着价值取向,并非中立的行为规范。因此,价值判断是刑法解释的重要考量要素。司法机关适用“可以”型授权性刑法规范,应当准确把握立法价值取向。例如刑法第19条,对于聋哑人或者盲人犯罪,原则上“一般应当”从宽处罚,否则违背人道主义的立法价值取向。再如,刑法第67条、第68条“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可以”,也要理解为“一般应当”。而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亦予以明确,“具有自首或者立功情节的,一般应依法从轻、减轻处罚”。其次,将“可以”解释为“可以不”是例外适用。在司法实践中,理解适用刑法用语“可以”,不能依循“因为‘可以’,所以‘可以不’”的逻辑。原因在于:在规范逻辑上,虽然“可以做某事”与“可以不做某事”能够同时成立,但是,由“可以做某事”并不能当然地推出“可以不做某事”。而且,相关规范性司法文件已明确规定“可以”的例外适用情形。譬如,根据司法解释,虽然具有自首或者立功情节,但属于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被告人主观恶性深等情形的,“可以不”从宽处罚。此外,将“可以”解释为“一般应当”是原则,“可以不”为例外,是体系解释的当然结论。刑法第8条即是适例:外国人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一般应当”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可以不”适用本法。
 
第二,基于逻辑推理,将“可以”解释为“应当”。逻辑推理是刑法解释的分析工具。首先,运用逻辑推理能够推导出“可以”的规范含义是“应当”。根据刑法第48条第1款,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应当判处死刑”就是只能判处死刑,而不允许判处无期徒刑及以下刑罚。根据执行方式不同,死刑分为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执行。死刑缓期执行不是独立刑种,而是死刑执行制度,仍属于“死刑”这一概念的外延。根据逻辑原理,“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是非此即彼的不相容选言关系。依据不相容选言命题推理规则,否定其一选言肢,必然肯定另一选言肢;因此,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应当”(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必然能够逻辑地推导出“应当”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其次,运用反证法能够证明该条款的“可以”不得解释为“可以不”。假设本条款的“可以”判处死刑缓期执行,能够解释为“可以不”判处死刑缓期执行,那么,不是对被告人判处无期徒刑及以下刑罚,就是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如果对被告人判处无期徒刑及以下刑罚,这与对其“应当”判处死刑相互矛盾;如果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与对其“不是必须立即执行”自相矛盾。所以,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并非“可以不”对其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根据规范逻辑推理规则,“并非可以不做某事”等价于“应当做某事”;因此,并非“可以不”对其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就是“应当”对其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指出:“将统一死刑适用标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均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之前所用措辞是确定性用语“均依法”,而不再是模糊性用语“可以”。亦即,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只要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就应当确定地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第三,基于权利保障,将“可以”解释为“有权”。首先,刑法解释应当坚持允许与禁止相结合的法治理念。对于公民权利,法无禁止皆自由;对于国家权力,法无授权皆禁止。刑法解释应当充分确认并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设定权利规范,必须科以义务主体一定作为或者不作为义务;否则,授权性规范的立法目的就可能因义务主体不履行义务而落空。如果把“可以”解释为“有权”,就相应地明确了义务主体保障权利主体实现权利的义务;同时,既能凸显权利主体的法律地位,又能产生建议、鼓励权利主体积极行使权利的法律效果。其次,根据合宪性解释,可将“可以”解释为“有权”。刑法的解释结论应当与宪法的规范含义相一致,不得与宪法规范相矛盾。一般认为,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规范主要是权利规范。运用合宪性解释探究刑法的真实含义,“能够有效发挥宪法规范对刑法解释活动的限制功能”,以确保刑法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如果刑法用语存在多重含义或者含义不明,应当“将宪法的价值判断放在首位”,结合宪法确定刑法用语的真实含义。对于授予公民权利的刑法规范,将“可以”解释为“有权”,能够充分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和法治精神,是合宪性解释的当然结论。据此,刑法第43条第2款的“可以”均应解释为“有权”,亦即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有权”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有权”获得酌量报酬。根据宪法,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劳动报酬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将本条款的“可以”解释为“有权”,属于合宪性解释。类似地,刑法第98条的“可以”同样应当解释为“有权”: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近亲属也“有权”告诉,从而更好保障被害人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办案人员应当运用刑法解释原理,参照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准确把握刑法用语的真实含义;运用类案检索方法,遵循类似案件类似处理原则,有效规范和约束自由裁量权,提高刑法适用的确定性。对于诉讼参与人和社会可能不认同处理结论的案件,应当有预见性地充分释法说理,最大限度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有机统一。
相关资讯 400-766-7288
24小时律师免费咨询热线 400-766-7288
张晓飞

张晓飞

擅长领域:民事、商事、婚姻家庭、合同纠纷法律业务

王刚律师

王刚律师

河南植尚律师事务所主要合伙人,律所创始人 / 律所主任 / 党支部书记

赵伟丽律师

赵伟丽律师

擅长领域:交通事故、民商事争端解决,企业(公司)合法合规管理

李莹莹

李莹莹

擅长领域:知识产权纠纷、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纠纷处理

王戈

王戈

擅长领域: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合同纠纷、民事赔偿领域

耿新珂

耿新珂

擅长领域:离婚纠纷、家暴、遗产继承、民事纠纷案件处理

李耀鹏

李耀鹏

擅长领域:医疗事故、劳务索赔、经济纠纷、婚姻家庭、法律顾问

王宁

王宁

擅长领域:婚姻家庭、继承、收养、合同纠纷、民商事法律业务

侯文钰

侯文钰

擅长领域:交通事故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医疗事故处理、婚姻家庭事务

杨新平

杨新平

擅长领域: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侵权责任、追偿权、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吕彦蓉律师

吕彦蓉律师

常年从事法律服务,擅长领域: 劳动工伤 债权债务 合同纠纷 融资借款 经济纠纷 

蔡昊律师

蔡昊律师

河南植尚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擅长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

马建村律师

马建村律师

河南植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擅长刑事辩护 / 行政诉讼 / 建设施工合同纠纷 / 交通事故等民商事案件

杨小根律师

杨小根律师

专业领域:刑事诉讼、大额经济纠纷、行政诉讼等

张景航律师

张景航律师

专业领域: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合同纠纷、物权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

邵鹏飞律师

邵鹏飞律师

简介: 执业期间办理过大量合同纠纷案件、交通事故纠纷、侵权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物权纠纷案件,也代理过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在大量的出庭应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诉讼办案经验。在非诉方面,为他人提供过法律咨询、对合同进行审查起草、写律师函等法律文书的处理经验等。 执业理念:坚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张玉柱律师

张玉柱律师

在律师执业生涯中擅长领域:刑事辩护、民商事合同争端解决、交通事故纠纷、房产、经济纠纷处理。

更多律师 更多律师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返回首页 律师团队律师团队 电话咨询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