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植尚律师事务所

20年经验老律师创办 前30名免费咨询

社会新闻 分类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中国明年或实现全民免疫

发表时间:2021-05-13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中国明年或实现全民免疫

5月9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通过视频接受日本知名智库、民间非营利组织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采访时表示,预计到明年,中国将有9-10亿人接种新冠疫苗,可达到实现全民免疫的标准。

  高福表示,自去年武汉“解封”及病毒“清零”后,中国疫情整体防控得当,未再现大规模流行。实践表明,疫苗能为疫情防控发挥有效作用。中国将稳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中国有信心实现“今年上半年为40%中国人口(约5.6亿人)接种新冠疫苗”的目标。

  “这离不开广大医务工作者、疾控人员和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努力。”高福表示,过去近一年中,大量疾控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奋战在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这既是中国疫情防控工作的独到之处,也为当下大规模开展疫苗接种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福表示,在推进疫苗接种过程中,中国优先为医务人员、安保人员、海关工作人员、疾控机构人员接种,再逐步为餐饮业从业人员、高校学生、大型活动工作人员接种,其次为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人群接种。这是基于目前疫情已经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不存在大规模流行情况进行的合理规划。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传染病要想得到终极控制,需实现群体免疫。对此,高福表示,疫苗是防控传染病最有力的措施,中国国内目前已有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三类疫苗投入紧急使用或附条件上市。接种疫苗是在中国实现群体免疫的必经之路。

  目前,中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累计超3亿剂次。预计到明年,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可以达到国际普遍认为的实现全民免疫的标准,这意味着在中国将有9-10亿人接种新冠疫苗。

  谈到中国疫苗的研发工作,高福表示,目前全球正在布局7条新冠疫苗研发技术路线,中国疫苗研发已覆盖其中5条路线,成果可谓举足轻重。中国早已启动了目前在国际社会上广受关注的mRNA疫苗研发工作。5月7日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的中国新冠灭活疫苗有效性可达79%,对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保护效力接近100%。中国也在持续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疫苗研发合作,共享疫苗研发成果。

  “回顾过去一年多与病毒抗争的经历,我们相信人类已看到曙光,将引领世界各国携手走出阴霾,推动生产活动、社会交往、国际交流等重回正轨。”高福说。

  以下为采访实录:

  工藤泰志:中国提出今年上半年计划为总人口的40%(约5.6亿人)接种新冠疫苗,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吗?如果能实现,将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

  高福:自去年武汉“解封”并病毒“清零”后,中国疫情整体防控得当,除部分地区因输入病例(病毒)引发当地小范围反复外,再未出现大规模流行。实践也已经表明,疫苗接种工作的逐步开展正在使疫情在部分国家得到有效控制,疫苗能够为防控疫情发挥有效作用。

  因此,中国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原则,稳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中国有充分的信心实现该目标。鉴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情况,目前开展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工藤泰志:您刚才提到中国在推进疫苗接种过程中合理规划了优先接种地区、人群、行业等。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同,医护人员优先接种后,逐步开始为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接种。您如何看待两国的区别?另外,日本目前全国接种疫苗人数仅为200万人(注:最新数据约为350万人),接种率仅为2%左右。目前较突出的问题是自身已接种疫苗并可以为他人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如何确保足够的医护人员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

  高福:众所周知,目前疫情已经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不存在大规模流行的情况。基于这种情况,中国优先为医务人员、安保人员、海关工作人员、疾控机构人员接种,再逐步为餐饮业从业人员、高校学生、大型活动工作人员接种,其次是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此外,中国之所以能确保足够的医务和疾控人员投入疫苗接种工作,离不开广大社区一线的努力。过去近一年中,有大量疾控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奋战在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这既是中国疫情防控工作的独到之处,也为当下大规模开展疫苗接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工藤泰志:在中国的整体疫情防控规划中,疫苗接种工作的定位是什么?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传染病要想得到终极控制,需要实现群体免疫。群体免疫的实现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大多数感染后形成抗体,另一种是通过接种疫苗产生抗体。中国有14亿庞大的人口规模,要如何开展疫苗接种才能确保实现群体免疫?

  高福:疫苗是防控传染病最有力的措施,中国国内目前已有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三类疫苗投入紧急使用或附条件上市。接种疫苗是在中国实现群体免疫的必经之路。

  接种疫苗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能够作为防控传染病最有力的途径,为人类赋予最基础的保护能力。从人类以往接种传染病疫苗的经验来看,以流感疫苗为例,其有效性已经得到充分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接种流感疫苗后就不会再感染流感病毒。人类既可以通过疫苗攻克天花、小儿麻痹等疾病,也依然要面对艾滋病等尚无法通过疫苗攻克的疾病。

  中国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累计超3亿剂次。预计到明年,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可以达到国际普遍认为的实现全民免疫的标准,这意味着在中国将有9-10亿人接种新冠疫苗。

  工藤泰志: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疫苗的有效性低于西方疫苗。如果情况属实,是否会限制中国实现群体免疫的步伐?中国将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美国等国家近日宣布暂时放弃新冠疫苗的知识产权,中国有没有可能允许在中国国内接种西方疫苗?

  高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此前,科研人员也针对SARS等冠状病毒开展过疫苗研发工作,但为人类接种冠状病毒疫苗尚属首次。目前全球正在布局7条新冠疫苗研发技术路线,中国的疫苗研发已经覆盖了其中5条路线,成果可谓举足轻重。不过没有明确证据能直接证明哪款疫苗效力更好。

  事实上中国早已启动了目前在国际社会上广受关注的mRNA疫苗研发工作。并且,刚刚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的中国新冠灭活疫苗有效性可达79%,对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保护效力接近100%。

  此外,中国也在持续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疫苗研发合作,共享疫苗研发成果。自去年3月起,中国复星医药(FosunPharma)与德国拜恩泰科生物制药公司(BioNTech)联合研发mRNA疫苗就是有力的例证。中国愿与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通过技术层面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出更适合人类的优质疫苗,团结一致战胜新冠病毒。

  工藤泰志:中国的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都走在世界前列,而日本国内疫情正处于非常严重的状态中。您是否已经看到了人类彻底战胜新冠病毒的曙光?您估计人类何时可以完全战胜新冠病毒?

  高福:近期印度疫情的迅速恶化是对人类的警醒,表明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还远远不够。但是,回顾过去一年多与病毒抗争的经历,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已经看到了曙光。人类或许并不能立刻将新冠病毒彻底赶出地球,但能够通过接种疫苗在降低疾病负担的前提下,与病毒共处。随着新冠病毒逐渐呈现流感化趋势,疫苗接种的最终目的也将归于减轻疾病负担,逐步避免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产生。同时,这道曙光也将引领世界各国携手走出阴霾,推动生产活动、社会交往、国际交流等重回正轨。

相关资讯 400-766-7288
24小时律师免费咨询热线 400-766-7288
张晓飞

张晓飞

擅长领域:民事、商事、婚姻家庭、合同纠纷法律业务

王刚律师

王刚律师

河南植尚律师事务所主要合伙人,律所创始人 / 律所主任 / 党支部书记

赵伟丽律师

赵伟丽律师

擅长领域:交通事故、民商事争端解决,企业(公司)合法合规管理

李莹莹

李莹莹

擅长领域:知识产权纠纷、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纠纷处理

王戈

王戈

擅长领域: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合同纠纷、民事赔偿领域

耿新珂

耿新珂

擅长领域:离婚纠纷、家暴、遗产继承、民事纠纷案件处理

李耀鹏

李耀鹏

擅长领域:医疗事故、劳务索赔、经济纠纷、婚姻家庭、法律顾问

王宁

王宁

擅长领域:婚姻家庭、继承、收养、合同纠纷、民商事法律业务

侯文钰

侯文钰

擅长领域:交通事故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医疗事故处理、婚姻家庭事务

杨新平

杨新平

擅长领域: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侵权责任、追偿权、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吕彦蓉律师

吕彦蓉律师

常年从事法律服务,擅长领域: 劳动工伤 债权债务 合同纠纷 融资借款 经济纠纷 

蔡昊律师

蔡昊律师

河南植尚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擅长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

马建村律师

马建村律师

河南植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擅长刑事辩护 / 行政诉讼 / 建设施工合同纠纷 / 交通事故等民商事案件

杨小根律师

杨小根律师

专业领域:刑事诉讼、大额经济纠纷、行政诉讼等

张景航律师

张景航律师

专业领域: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合同纠纷、物权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

邵鹏飞律师

邵鹏飞律师

简介: 执业期间办理过大量合同纠纷案件、交通事故纠纷、侵权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物权纠纷案件,也代理过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在大量的出庭应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诉讼办案经验。在非诉方面,为他人提供过法律咨询、对合同进行审查起草、写律师函等法律文书的处理经验等。 执业理念:坚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张玉柱律师

张玉柱律师

在律师执业生涯中擅长领域:刑事辩护、民商事合同争端解决、交通事故纠纷、房产、经济纠纷处理。

更多律师 更多律师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返回首页 律师团队律师团队 电话咨询电话咨询